藍藍設計( paul-jarrel.com?)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cs界面設計?、 ipad界面設計?、 包裝設計?、 圖標定制?、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網站建設?、平面設計服務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請點這里
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做風險性分析與效能評估,對于用戶研究同學可能更專業的知道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同樣的,產品經理、交互設計、用戶研究三個同學對這個話題也都應該敏感。但是他們是在產品不同階段有所側重點的關注和關心對產品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我們的產品經理,交互設計還是用戶研究等同學經常對一個問題爭論不休,究其緣由無非我們審視產品的視覺角度不同,其實,說實在話,沒有絕對的對錯,難道不是嗎?尤其是作為產品經理,在項目當中不應該是辯解者的姿態,而應該是事務推動型的控制平衡者。
今天簡單聊聊如何面對產品的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說實在的,這些我都沒有清晰和完整的定論,僅僅是我最近的思考與理解,包括一些疑問一并提出來與各位大蝦一起學習探討。
我先列一些名詞與學科,看看大家知道哪些?
向量機、圖論、決策樹、神經網絡、計量學、測量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博弈論、線性代數、社會統計學、信息統計學、認知心理學、組織行為學、人類工程學、測量模型、數學建模、現象學、釋義學、結構洞、統籌學、系統學等等
如果有超過一半的同學聽過或了解以上名詞與學科,那么恭喜你,你的見識與視野很不錯,如果全部都知道并部分了解,那么你是挺牛的,如果全部知道并有一半左右有研究,那么你可以是專家了。
實際上,我們很多人對這些都了解的不多,一半人有多少了解?說句實在話,以上這些我僅僅看過的書籍也就在十五本左右,有些大體上了解,神經網絡、計量學和信息統計學我基本上是盲區。今天曉文推薦一本書給我看——《引爆點》,大概翻閱了很不錯,不過和上面有上面關系?此書有很多涉及到以上學科背景。
但是所有這些無非是為了回答或研究兩個命題——定性or定量!
對于定性與定量,我們任何人有很多東西要學習與積累,我們同時都是有局限性的,做一個萬能的人固然幸福但是不可能。那么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和用戶研究如何深入的理解并面對產品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與研究呢?
我做了三類歸納,產品經理關注產品戰略層的規劃與統籌,需要在屬性數據層面關注;而交互設計關注產品戰術層的規劃與統籌,需要在情感數據層面關注;而用戶研究關注產品同質化競爭層面的規劃與統籌,需要在關系數據層面關注。
屬性數據對應的分析類型是變量分析;而情感數據對應的分析類型是情景分析;而關系數據對應的分析類型是網絡分析。變量分析適合問卷訪談;情景分析適合觀察和體驗;網絡分析適合模型模擬。
產品經理偏定性分析,用戶研究偏定量分析,而交互設計是最痛苦也最豐滿的,部分定性分析部分定量分析,正所謂嘗盡世界心酸淚,收獲大地百花情。定性分析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而定量分析越來越復雜,很多新方法、新技術不斷涌現,請看定量分析近年來的新發展和新特性:
·缺失值處理 ·測量層次 ·非線性關系 ·測量模型 ·潛變量模型 ·分析單元的層序性 · 社會網絡模型 · 系統動力學 · 預測模型 ·計算機模擬 ·項目反映理論等
這些不在具體的項目和數據面前是無法理解并直觀的感覺出來的,而定性層面方面,大同小異,而且同質化競爭,尤其是在今天的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環境下,信息不對稱壁壘已經越來越平淡,同樣的一位產品經理,在百度做貼吧可能強,可是做電子商務可能就不強;再比如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在騰訊做IM可能強,但是到淘寶做電子商務可能就不強了。
那么,是不是其能力不強呢?我看未必,相比起交互設計,產品經理做不同類型的項目難度肯定低于交互設計,不過,產品經理需要整合的社會資源、獲取的社會信息和處理的團隊及人際關系可能很不相同。那么是什么情況呢?
其實我們都知道,我們任何人在具體情況下,都會或過高的評估了自己的先天經驗知識或處于一片盲區及真空中,這么結果往往能力沒充分的發揮或發揮過度,沒把握住,用力過猛,好比吃藥,不能多不能少也不能遲也不能早,這期間的微妙的拿捏才是最敏感的。最后到一個問題上,即智商同質化,情商差異化。因此,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是第一重瓶頸與競爭點,升華到下一個階段就是智商同質化下的情商競爭點,在下一個瓶頸就是個人魅力展示領袖階段,這個時候制勝的節點在于你價值判斷與產業價值的匹配度及引領性。
對應的三個階段,產品經理有三種境界:產品功能設計、產品性能設計與產品服務設計;交互設計是:交互功能設計、交互體驗設計、交互文化設計;用戶研究是:用戶屬性研究、用戶情景研究、用戶關系研究。三種身份最后的工作重點都是最復雜做難以應對的,即他屬于藝術層面的更濃重點。我們過去很多應用科學的結論都已經失效了,當先的人們不是越來越理性而是越來越感性,感性的用戶或客戶需要我們更加以理性的思維和認知來滿足他們微妙的感性需求。其實是一樣的,否極泰來,感性的出口是理性,理性的入口也就是感性。
如果現在我們還不能夠以更加感性的姿態與心態迎接新情況,我們可能在理性的同質化下喪失掉競爭的優勢。感性的世界是多元文化發展與競爭的必要階段,也是文化差異多元化繁榮的時代。